查看原文
其他

非公医疗样本:投入150亿元,燕达医院5年内业务量增长10倍,与公立三甲医院合作打造康养产业链

罗美 动脉网 2019-07-01


这是一个公立与民营医疗合作的样本,时间长达5年,这期间这家民营医疗机构不仅合作了数家公立三甲医院,还成功升级为三甲医院。


它是位于燕达国际健康城里的燕达医院,距北京天安门3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燕达医院是一座超大规模、国际化、信息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健康城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总投资共约150亿元人民币,也是燕达集团遵循“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医疗康养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在燕达国际健康城有六个板块,燕达医院是其中之一,于2010年底开业。运营4年后,2014年燕达与北京朝阳医院开启合作,全面共建共享。截至2018年,5年时间,燕达医院业务量增长了10倍左右,并于去年12月被河北省卫计委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的合作,如何突破种种限制?双方怎么合作?合作成效如何?为此,动脉网采访了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以及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以解答这些疑惑。



投资150亿元的三级甲等医院,发展初期也遇到三大困境


李海玲表示,燕达医院虽然现在是燕郊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整个医院总建设面积约52万平方米,完成一期工程2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张,展开床位2000张,但是在医院的初期一度面临发展困境。


原因一是当时燕郊还是北京的一个郊区,或者是北京的一个卫星城。在通州还没有被确立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还没有被提上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当地人民还习惯于小病在诊所,大病去北京。所以距离北京一河之隔的燕达医院的地理特性,在当时成为该院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是燕达医院最初定位为营利型医院,做高端医疗。虽然当地有60万的常住居民,但高收入人群并不占主导。所以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患者很有限,床位闲置率很高。很显然,这种服务定位脱离了当地实际情况。


三是燕达医院虽然有一流的设备设施,但是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软硬件之间不配套,严重不匹配,急需要引入管理和医疗人才,调整服务定位,激活服务潜能。


为了打破这些阻碍,李海玲主动寻求改变,从燕达医院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改革,希望帮助医院走出发展困境。



对内:凝练医康养结合模式的内涵与品质


李海玲很清楚燕达医院的优缺点,她认为首先要立足物理区域,着眼战略区域的转变,变区域劣势为地缘优势;立足百年事业,精耕品质提升,变困难为出路,合作共赢。


总体而言,“固化凝练医康养结合模式的内涵与品质。”这是李海玲给出的答案。同时也是燕达国际健康城建立之初就构建了医康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燕达医院的康养模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经成为首批“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项目”之一、京津冀区域最大的单体养老机构。


而建好养老机构,医疗条件是关键一环。2011年,由燕达医院和养护中心构成的健康城建成,由于该模式在当时太过超前,尽管已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运营之初,医疗人才引进、医生异地执业、医保互通、医疗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让燕达集团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燕达健康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医院专家定期来燕达医院出诊,培养人才。


2017年,燕达与北京同步实现三项医改,通过合作引进打造出了一批优势亮点突出的科室。她还介绍,燕达医院也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卒中中心、国家第一批房颤中心,对疑难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与治疗。


在这些努力和成就之上,燕达医院于2016年5月全面启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创建工作。两年多来,无论是燕达人眼中的燕达医院,还是患者心中的燕达医院,都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


2018年12月,河北省卫计委正式将燕达医院确立为三级甲等医院。



对外: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带来技术和人才


医院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技术。而初期的燕达医院在这方面可谓“捉襟见肘”。为此,在政策的指引下,燕达医院找到第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合作。


朝阳医院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属医院里面的三级甲等医院。该院有两个院区,一个在石景山区,一个在朝阳区,相距30公里。两个院区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床位数1900张,在职职工4300人。


朝阳医院的学科在市属里面有8个重点专科,另外有很多专科特色的技术,拥有的国家级和市级的研究机构,在北京和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2014年完成的门急诊量突破380万人次,出院人数突破8万人次,平均住院日降至8天,病房手术突破3万例。


此外,朝阳医院地处北京CBD商圈,从朝阳区的医疗资源布局来讲,除了综合实力外,朝阳医院还占有很好的地理条件。该院处在东三环边上,再往外一直到燕郊没有第二家三甲医院。


但朝阳医院也存在发展瓶颈问题。医院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工作人员的工作空间异常狭小,很多科主任都没有办公室,医生办公、会客,跟病人谈病情都在一个房间里。所以,朝阳医院急需拓展发展空间,发挥优势人才潜能。


李海玲回忆道,与北京朝阳医院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合作过程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更重要的是管理介入。朝阳医院调派医疗管理团队,融入燕达各科室中,进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展科研活动等。


对此,北京朝阳医院院长陈勇表示,朝阳与燕达是优势互补的。燕达医院的硬件设备齐全、设施精良,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朝阳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但设施设备和空间不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医院探讨了主要合作模式。在合作过程中,两地政府监管主管部门也为双方合作做出了很多政策上的突破。



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事实上,北京朝阳医院和燕达医院的合作在2013年底、2014年初开始接洽。2014年年初2月底国家领导人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同年4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谈到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发展,并亲赴河北燕达医院进行调研。2014年5月9日,在河北省政府和北京市政府见证下,两家医院共签了《共建河北燕达医院协议书》。陈院长表示,从大背景来说,两家医院踏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决策的节拍。


既然要合作,合作的模式就要精心探索。朝阳医院跟燕达医院合作,成为两地政府非常关注的项目。在两地政府充分支持协调下,朝阳和燕达突破了政策制约,形成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合作的模式。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基础上,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朝阳医院双方共建共管燕达医院。


燕达医院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运营等所需资金,经过双方评估和确认以后,仍然由燕达国际健康城负责全部投入,按照相关财务规定计入医院运营成本。所有权和经营权都不变,运营还是由燕达医院来做。


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医院资本运营,朝阳医院全权负责燕达医院的医疗教学和学科建设。通俗来讲,即朝阳管业务,燕达管运营。


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朝阳医院向燕达医院派驻的学科团队支付薪酬及国家规定的各项保险、基金。同时,依据国家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核算管理,这就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模式和核心内容。


按照当时的政策,双方共建共管挂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燕达医院的牌子。陈院长表示,在挂牌问题上,燕达与朝阳合作的时候还涉及到品牌、特许经营等一系列阻碍,所以就称为医疗联盟。双方每三年签一次更具体的合作协议,根据政策的变化,通过改革深入不断深化合作,循序渐进。


河北省政府为了便于河北燕达医院这家民营机构与北京地区公立医院合作,根据燕达医院的申请,将这家营利性医疗机构核定为非营利医疗机构,并作为试点允许社会兴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扣除办医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国家规定提取的其他必要费用后,由出资人和合作方在办医结余中取得合理的回报。也就是朝阳与燕达合作,包括其他医院跟它合作,可以在结余当中取得合理的回报。


北京市和河北省两地的卫计委共同向国家的卫计委申请,两家医院共建共管的医院医师执业注册实行备案和互认制。医疗监管机构按照属地原则,河北燕达医院由河北省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凡涉及北京市医务人员的由京冀卫生主管部门协商处理。


双方找准了长期合作共赢的基点,全面整合双方优势,并进行互补,着力把燕达医院打造成为具有国内先进诊疗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型综合医院。燕达新的定位是,以当地群众为主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向秦皇岛、廊坊、北三县等周边辐射,同时也满足一部分高端收入群体。


开展全面共建后,朝阳迅速帮助燕达医院,使其具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服务功能,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朝阳医院的服务水平。


按照共建协议,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医院运营,朝阳负责业务、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在这样的灵活机制下,两院合作并不排斥燕达继续与第三方合作的。例如,在专业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方面,燕达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更好。朝阳医院方也积极推动这些医院跟燕达合作,集各个医院的力量,迅速提升燕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为扩大燕达医院在当地的影响力,双方有意识地把各种学术会议放到燕达医院举办,增进全国各地的同行对燕达医院的了解。


从2013年到现在,两家医院合作成效初显,且前景广阔。随着双方的合作,燕达医院的医疗管理和临床诊疗水平迅速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大幅增强,整个医疗队伍素质能力取得了显著进步。



引入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


“随着与北京朝阳医院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在陈勇院长的引荐下,我们还和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医院先后合作。”李海玲说到。


伴随着燕达与朝阳医院的合作共建,国家层面的政策春风也徐徐吹来。2014年,习主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部门主动联动,携手推动京津冀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加速京津冀医疗一体化进程。这些政策、战略的逐步落地和有序推进,为燕达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在与朝阳医院创造首个协同发展的典范之后,燕达力求以己之力搭建医疗资源联通平台。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北京中医医院先后加入到燕达医院的合作平台,植入到燕达医院整体学科建设当中,在院内形成了一个全面三架马车的合作共建格局。


在与多家医院开展多维度合作的同时,燕达医院仍继续与北京优质资源对接,满足区域内的诊疗需求。除了以上四家医院之外,燕达医院还陆续与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展开了合作。


不仅如此,燕达医院还成为北京朝阳医院首家异地医联体单位,开启了两院全面联盟共建的合作之路。也正是得益于与朝阳医院跨区域的合作,燕达医院的硬件得以适时盘活,医疗服务质量与软实力迅速提升,逐步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和信任。


燕达已经成立了本区域内的第一家医联体,并率先参与国家级项目,使北京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周边,乃至河北全省。


在医联体建设中,燕达充分发挥区域医疗的中心作用,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对内主动引领,对外协同承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基础,北京市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要求,确定通州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通州副中心的若干措施,着力推进北三县与北京市副中心的协同发展。



经验分享


回顾与燕达医院合作的过程中,陈勇坦言,与非公立医院合作的困难在于,大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都是营利性的,而公立医院则是政府主办,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医疗机构。如果公立医院拿着政府资源不做公益性医疗服务而是帮社会资本赚钱,这与政府办公立医院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此外,现行的管理制度也还没有完善到可以放任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任意合作的地步。


燕达医院在与朝阳医院合作之前,申办了申请,从营利性医疗机构转为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朝阳医院就等于在和一个社会资本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非营利性医疗服务,而这个社会资本投入了超过150个亿建了一个健康城,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朝阳医院陈院长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双方互惠互利才能走得更长远,这也是朝阳和燕达能够合作长达五年的原因。


陈勇还表示,朝阳作为公立医院,能跟燕达合作,除了硬件之外,最主要原因的还是双方在理念上的共识。过去大家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的印象非常不好,有着如诊疗不规范、费用高等负面印象。但实际上,不管是社会资本,还是公立医院,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医院办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了双方在理念上达成的共识外,燕达也希望通过合作让朝阳的专家和科室能够认可燕达这个平台。因为光有院方的行政命令,实施效果不会太好。朝阳派驻燕达的一些医生已经在燕达工作了两三年。燕达也希望双方通过努力,把彼此的关系变成是合伙人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雇佣关系。


在跟朝阳合作的过程中,最开始朝阳派驻燕达的人员还是行政性的居多,后来双方合作深入,信任建立起来以后,一些专家主任主动申请去燕达医院。燕达医院平台足够灵活,一些在公立医院受限的科研、教学、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等,在燕达都可以实现,在机制上对公立医院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也就是说,朝阳医院派驻的医生能够在燕达这个平台上充分融合,燕达也会尽力去支持医生想做的、符合医院大方向的一些想法和计划,充分调动专家积极性。



公立与民营合作,公立医院不担心人才流失


对于是否担心朝阳医院人才流失的问题,陈勇表示,担心是多余的,就算不与燕达合作,朝阳医院也会与别的机构合作。与燕达合作并不会加重医院对于人才流失的担忧,随着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事业编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但是公立医院目前也面临着挑战。过去没有民营医院的时候,医学人才只能在公立医院工作,所以造成了公立医院在人才方面的垄断局面。而如何守住既有优势,把公益性的医疗工作做好,同时将人才留住,这些才是未来公立医院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民营医院看上去好像发展举步维艰,但它的前途是光明的。公立医院目前占据优势,但也不可高枕无忧。陈勇指出,任何问题都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社会办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在与朝阳医院合作之初,燕达医院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一直没有停止与公立医院的合作。燕达与北京中医医院、天坛医院的合作都是朝阳医院陈院长引荐。今年,燕达也与同仁医院敲定合作,共建眼科专科医联体。李海玲表示,“合作”一直是燕达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李海玲总结道,做社会办医的医疗机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它的医疗特性不一样,燕达花了8年时间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作为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同时具有强大服务能力的社会非公立医疗机构,燕达团队也将继续在探索创新模式的道路上前行。


两位院长都希望,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中,能够早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标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推进医疗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化的诊疗中心已经提上燕达医院日程,且随着共建工作深度广度的加深,以及政策逐渐的开放和突破,双方也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意向。

 


文 | 罗美

微信 | qwe2012520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德勤报告:亚太地区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产业现状,中国的标签有AI、生物技术、患者服务平台等

★ 保险巨头安泰340亿美元“求婚”被拒后,Humana如何在创新中突围?

★ 5G与政策齐发力,300亿医疗物联网市场将被激活?

★ 华为逼近医疗圈:新增器械销售、加码5G、抢占医院

★ 数十亿康复市场待激活,数十万人才缺口期待“钢铁侠”,外骨骼机器人何时能落地?

★ 腾讯领投水滴风口热,阿里、腾讯、京东、滴滴均入局, 下沉市场鏖战急

动脉新医药

★ 中国科学家乳腺癌早筛研究功劳被抹杀,两年后事情真相被披露

★ 从专利之争到商业之争,CRISPR大神的基因编辑企业布局盘点

★ AI药物研发之惑:我们应如何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 微生物组学商业化路径:治疗类企业融资最多,巨头药企争相下注,国内仅3家企业布局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阅读原文”,打开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